中国中部地区还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还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面积832.4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总面积的86.6%;人口7.16亿,为全国的59.1%。 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十分最重要的地位,既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和棉花调至区,也是主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
这两个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64.3%和68.4%,原油、煤炭和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60%、85%和90%以上。反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物资,大部份来自中西部地区。但是,由于不受经济基础、大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中西部地区与首度改革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比起,经济发展比较迟缓。1979年至1995年的17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出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 为9.8%,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8%、9.3%、8.7%,中部、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分别较低3.5和4.1个百分点。
1996年,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为28524.9亿元(人民币,折合),只占到全国的42.1%(占到全国面积13.4%的东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近达全国的58%)。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影响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因此,减缓中西部地区的研发和建设,增大地区差距,已沦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最重要任务。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集中地。
45种主要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占到全国的50%左右,其中,煤炭、陆上油气资源和有色金属储量分别占到全国95%、75%和90%。水能资源占到全国的82.3%,其中可开发量占到全国的72.3%。
中西部地区农牧业优势显著,农业宜用地资源研发潜力大,可研发宜农荒地面积占到全国的80%以上。中西部地区潜在的消费市场容量大,投资市场需求充沛,这里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要发展的产业门类多,既有基础性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也有加工工业和部份高新技术产业。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土地价格较低,具备低成本的优势。此外,这两个地区还具备沿边区位优势,与15个周边国家北邻,不利于积极开展沿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 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政策措施几年来,中国政府制订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了最重要的促进作用。
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决定资源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5),国家投资在中西部地区陆续动工建设水利、能源、交通和通信等一批大型工程。
还包括: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基地,京九(北京-香港九龙)铁路,南昆(广西南宁-云南昆明)铁路。坐落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别占到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3,国家投放大量资金、人力研发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1996年新疆生产原油1433万吨,增长速度约13%。西部地区于是以逐步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接任地区。
九五期间(1996-2000),国家决定的重点资源研发和基础建设项目,大约有43%产于在西部,投放资金约5000亿 ̄8000亿元。各项大型工程的建设,沦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小提高,开始构成若干有较强电磁辐射能力的区域经济核心区。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和以重庆、四川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已构成门类较为齐全,具备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
能源和矿产资源密集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也已构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核心区和一批工业基地,还包括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河南洛阳、郑州和陕西西安为中心的原材料和电子机械工业基地,以甘肃兰州为中心的水能、有色金属和化工基地。 增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力度。被国家列入重点贫困地区的592个县中,有487个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国家大幅减少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资金,每年4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80%决定在中西部地区,主要用作农田、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每年还的组织大量科技、文教和医疗卫生人员了解边远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开发、科技贫困地区活动。
对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自治区,国家投放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国各地提供支援西藏的62项工程,现有56项交付使用,做到资金35.3亿元,很大地提高了西藏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 强化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牵头与技术合作。
自1993年起,国家每年加设100亿元贷款借以扶植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并启动了乡镇企业东西合作样板工程。1995年,国务院登录东部繁盛地区对中西部展开对口帮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资源为纽带,互惠互利、合力发展。
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创建原材料基地,实施补偿贸易,西部企业在沿海筹办企业;东、中、西部企业间双向入股,双向投资,联合开发矿产资源及新产品。这些协作早已初见成效,仅有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4个自治区,几年间先后与沿海省市签定各类经济技术用于合约将近2万个,引入资金和物资总额100多亿元,可行性构成了纺织、机械、电子、矿产研发等行业的协作网络。
在东部地区的协助下,西部地区新建了150多个大中型企业。通过实行东西合作工程等一系列反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措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倒数几年低于东部。1996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4.6%和33.8%。
引领外资更好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中国产业布局向中西部弯曲的政策导向,引发了海外投资者的很大注目。一批国家重点资源研发项目,如新疆塔里木油气田,陕西、甘肃、宁夏油气田,青海李家峡水电站等,沦为外商竞相投标的热点。
多达,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利用外资总额在的比重,已由80年代初的6%跃居到目前的20%;九五期间,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0%以上将用作中西部地区。
本文关键词:英亚体育app网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中国,中部,地区
本文来源:英亚体育app网站-www.hsnbr.com